“党建治学”周文彰:诗颂新时代——用中华诗词构造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

“中华诗词”是一个专门概念,特指律绝、词赋、散曲、古风这些中国古老的诗歌艺术。3000多年来,中华诗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。今天,人们估算,诗词创作队伍有300万之众,读诗背诗者不计其数。自古以来,诗词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功能,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首先,诗词具有表达功能。诗词至少有五种表达功能:一曰记事。把诗人自己所经历的事情、看到的事情、想到的事情,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。诗是一种记事方式。有人提醒不要把诗词当作日记来写,可能意在提醒不要把诗词写滥,但诗词一定是有记事功能的,而且在很多诗人那里实际上起着记事的作用。二曰抒情。抒发亲情、乡情、友情、爱情、同学情、战友情、爱国情、离别情等,诗可以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。三曰言志。诗用来表达作者的某种志向,诗就是作者愿望、志向的一种表达方式。比如我当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,感到政协工作大有作为,于是写诗言志:“好自担当行使命,青春花甲再飞扬。”以此表达我当好政协委员的志向。四曰议政。这个功能自古有之,最著名的议政诗要算唐代章碣的《焚书坑》了:“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”唐代皮日休的《汴河怀古》也是议政诗:“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。若无水殿龙舟事,共禹论功不较多。”五曰喻理。即通过诗词表达一个道理。苏东坡的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说出了很深刻的道理;北宋理学家程颢的《秋日偶成》也可以看成是一首哲理诗:“闲来无事不从容,睡觉东窗日已红。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。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风云变态中。富贵不淫贫贱乐,男儿到此是豪雄。”我特别喜欢这首诗,可能跟我学哲学有关。

诗词的表达功能涉及一系列问题,这就是:表达什么,如何表达,表达目的何在,表达的社会效果如何等等,这就与诗人的社会责任有关。

其次,诗词具有反映功能。诗词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,都是作者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。诗词的表达功能侧重从诗词的主体方面讲,诗词的反映功能则侧重从诗词的客体方面讲。诗词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、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。山水诗属于反映自然界的诗,当代新田园诗属于反映社会生活的诗。现在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,当时的诗词也成了一种宝贵资料,因为诗词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。唐代白居易的《卖炭翁》就是这样的诗。诗词还反映人的思维,即人的精神世界。如果诗词反映的是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,即诗人的主观感受、愿望、怨恨,我把它归于“表达”。这里是指社会的精神世界,包括社会道德境界、社会思潮、社会心理等。如杜甫的《石壕吏》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……”全诗反映了官吏深夜抓壮丁时老妪护儿的痛苦心情。

从诗词的反映功能来看,诗人们不能只是待在自己的小天地,应该广泛地拥抱自然、深入社会、了解社会心理、人民心声,然后从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角度去尽到诗人的社会责任。

此外,诗词还具有服务功能。诗歌历来具有服务功能。比如,诗词服务于道德教育。训导诗就是一种道德教育,让人从诗的欣赏中受到道德的教化,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。诗歌的训导功能不可小视。唐代颜真卿的《劝学》: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”这首诗跨越时空,为此后历代所传诵,今天读来也是满满的正能量。比如,诗词服务于艺术创造。戏剧、散文、小说中的诗词,发挥着帮助刻画人物、烘托主题、提炼要义等服务功能。最著名的就是《三国演义》开篇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,后毛宗岗父子评刻时将其放在卷首。比如,诗词服务于氛围营造、环境建设。如美化环境、装饰厅堂。我在海南工作时,力倡用书画装饰楼堂馆所、车站码头、办公场地等公共场所,书法内容基本是诗词。

我们看到,现在诗词所发挥的服务作用远不及歌曲、书画等艺术,主要就是因为很多诗人长期以来把诗词当作自我表达、自我欣赏的私藏珍品或“圈子文化”,忽视了诗词的服务功能。今天我们要“破圈”,走出自我的圈子,走出诗词界的圈子,发挥诗词的社会作用,这就需要我们,一是认识诗词的服务功能;二是要寻找实施服务功能的机会,这个机会就是时空条件,即把握好时机和空间;三是要去研究诗词的服务方式。中华诗词学会2021年组织创作的《百年诗颂》,选取党的各个历史时期、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、重要地点、重要人物、重大政策、重大成就等,用绝句、律诗、词、曲、赋、古风等多种体裁加以表达。它是一部系统构思、集体创作的大型政治抒情诗,每一首诗词既独立成篇,又承上启下,是整个《百年诗颂》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诗词的表达和反映功能是自然而然的,是诗词与生俱来的功能,它虽然起到服务作用,但属于诗词产生的自发作用。《百年诗颂》不同,它是中华诗词界自觉地运用诗词,服务于党的重大庆典和重要活动。可以说,《百年诗颂》是一种象征,标志着中华诗词界发挥和拓展诗词的服务功能进入了自觉时期。

强化诗词服务功能,就要强化诗词精品意识。越是精品,服务功能越强、作用越大。现在全国每天产生的诗词作品数以万计,局面十分喜人。繁荣发展中华诗词,要在提高诗词质量上下功夫,大力创作精品力作。

诗词既可以见山写山、见水写水,小情小调,也可以整篇构思、分段写作,宏大叙事。我多次建议强化诗词服务功能,可以尝试以诗词组织系统创作,进行宏大叙事,所以出现了一些整体构思、系统创作的诗作。如《诗词大闽江》《诗情梅邑——闽清县一村一诗吟集》,以及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《一天一诗·集》,还有先前的《中国奥运冠军风采诗词》《诗赞安徽“中国好人”》等。

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奔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诗词服务意识,更加自觉地发挥和拓展诗词的服务功能,构造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。习强调,文艺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,“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,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。”

诗词创作,一个常见的问题,就是用词。用得好就有诗味,否则诗不像诗。所以,老师们经常提醒初学者,写诗要少搬成语,少用口号,少用专业术语,如政治术语、科技术语,少用直白的词,因为诗要含蓄,等等。对此,我深以为然。

诗词要反映时代生活,书写时代变迁,体现时代风貌,就必须使用时代特点鲜明的词。否则,诗词就无法反映和体现时代。但是一用这些词,就有可能被认为不是诗的语言。于是作者就变着法子把“高铁”化作“巨龙”,把“公报”化作“宏音”等等。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“诗词审美图式”,诗词用词只有迁就这种“图式”,才有可能被认可(关于“图式”,可参阅周文彰著《狡黠的心灵——主体认识图式概论》一书)。

这种诗词审美图式,是人们在长期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形成的。我们从小就学古诗、背古诗,特别是唐诗宋词,学写诗词的范本就是唐诗宋词。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以古代诗词特别是以唐诗宋词为参照的诗词审美图式。我们用这种图式来阅读当代诗词,诗词“代沟”就十分自然地产生了,恰如一个老父亲以自己年轻时的节衣缩食、含辛茹苦为参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